回顧2017年,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,整體是穩中求進,從量變走向質變。受宏觀政策和市場需求推動,全國冷鏈物流行業繼續保持了年均25%的增長,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4700億元。據權威部門預估,未來兩年我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將達到4930億元和5650億元,這是一個誘人的市場,如何在其中分得一杯羹,是所有的企業都在認真思考并頗費思量的一個問題。
但同時,我們也要看到,新的一年里行業面臨的挑戰也不可小覷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曾強調要求:2018年,我國經濟增長將由“量”轉“質”,高質量成為硬要求;供給側改革將更加注重“補短板”。為此,廣東添道為大家講述冷鏈行業在2018年面臨的機遇和挑戰。 (一)冷鏈物流將進入大數據時代
2017年12月8日,中央政治局就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進行第二次集體學習。習近平主席在主持學習時強調,要推動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,加快完善數字基 礎設施,推進數據資源整合和開放共享。黨中央的這一戰略思維意味著,以大數據為基礎的互聯網+冷鏈新時代已然來臨。
(二)冷鏈物流入市門檻會更高
國辦29號文中提出,今后,將把冷藏保溫車輛作為專用貨運車輛加強管理,并將溫度監控設備性能要求作為冷藏保溫車輛投入運營的基本條件,對于不符合相關標準要求的,不允許投入冷鏈物流市場,并引導高耗能、低效率、不合規的冷藏保溫車加快退出市場。
(三)新零售倒逼冷鏈物流
新零售,不管如何“新”,都無法忽視冷鏈物流。無論是盒馬鮮生還是永輝超市,無論是波士頓龍蝦還是新疆的葡萄,在它們完好地呈現在消費者面前之前,都要經過復雜的不間斷的冷鏈運輸過程。在新零售的快速變革下,生鮮產品的特性決定了生鮮產品的多頻次、全網絡、全渠道流動,這是無法和常溫標準品相對比的。冷鏈體系中各個環節間的協作和對接,都會增加產品品質和安全的風險,客觀上也是對冷鏈行業升級創新的倒逼。